- 信息来源:市住建局
- 发布日期:2023-01-09 14:53
- 浏览次数:
富民村位于斜桥镇西侧,距江平路3公里,村总户数895户,人口2780人,辖2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589.95亩。交通便利,生态条件良好,农田地势平坦,既有沿江开发的气势磅礴,亦有田园乡村的细腻温婉。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绿色农产品产销、机械制造以及传统手工制品加工的产业业态。村内有荷花鱼塘,融入“廉”的元素,题名“清风亭”,塘旁设有亲水平台以及慢行空间,是一处可游可憩的诗意田园。“抱仆”香沙芋、“尚香”螃蟹、“丰沁园”的农家乐和民宿,以及以“百花港”品牌绿色大米为种植的绿色稻米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芋头种植基地,形成一条以稻田观光为主线、芋田采收和蟹塘游览为亮点的绿色生态旅游线路。探索多元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夯实“以产兴村、以业富民”根基。
一三家庭农场是富民村的龙头产业,流转土地1300亩,占村耕地面积的近一半。农场不仅从事水稻、小麦的种植,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堤岸香”和“百花港”,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畅销江浙沪市场。农场从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烘干到加工全程机械化动作,设备可为周边种粮大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形成集烘干、碾米、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大米销售链,带动全村富余劳动力共同致富。同时,以一三家庭农场为龙头,发展螃蟹、香沙芋等种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项目。
目前,拥有家庭农场5个、规模种植合作社2个,村流转耕地1880亩,形成以蔬菜产业、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发展农业项目,形成特色品牌。通过村企共建,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经济创收和服务企业双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双增长。
建设乡愁馆,留存乡愁记忆。乡愁馆由一座清末民初五架梁老宅基础上改造而成,延续老宅的田园风格,保留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内部结构。围绕“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埭上人家、村居风味”四个板块布展,馆内展示收音机、八仙桌、农耕用具等老物品,记录村庄发展历程,展现百姓生活变迁的历史记忆,以多种形式再现渐行渐远的家园影像和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传承优秀村风民风。
链接1:
缪金根1915年出生于大觉乡夏仕村李家桥埭(现为斜桥镇富民村李家桥埭),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1942年底参加乡农会和民兵组织,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安区筱山乡民兵大队长,柏木区游击队副队长,靖江县独立团八、五、三、四连副连长、连长等职。1948年4月7日,在靖江县正东圩战斗中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