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牧歌 小杨人家——姜堰区三水街道小杨社区
  • 信息来源:市住建局
  • 发布日期:2023-01-10 09:47
  • 浏览次数:

水美小杨

小杨社区位于姜堰区三水街道北部,紧邻国家AAAAA级溱湖旅游度假区,S29、S610省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社区总面积6.4平方公里,下辖2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人口3176人。小杨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获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绿洲

小杨村河港沟汊密布,是典型的里下河水乡地貌。昔时,东有五汊港,西有龙汊港,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大小芦苇荡,村民出门靠船,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下湖打鱼,弯弯水道,悠悠芦荡,一叶扁舟,一路渔歌。小杨人世代以种田为生,歌谣“收成七分凭人力,还有三分天帮忙。若遇旱涝虫灾害,一年辛苦全泡汤。”道出了满满的艰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杨人实行农田改造,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大搞圩堤建设,凭着艰苦奋斗精神,硬是把那些荒滩沟汊开垦成一片片良田,摇曳的芦苇变成翻滚的稻浪,一块叫“零下十” 的地方就是小杨人拼搏奋斗的见证。

改革开放后,小杨人开辟致富门路,从田园上走出来,外出做生意、打工挣钱。利用水乡行船的优势,搞起了运输业,船也由水泥船发展成了铁驳子,吨位也越来越大。还有不少人外出到建筑工地打工,致富路上小杨人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小杨人对因外出打工而抛荒的土地进行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率先建起小农场,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建立万亩示范性家庭农场,建成全省一流的优质稻米生产示范区,创新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和新型社会化服务主体“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两个主体的培育模式。2016年3月20日,国务院在泰州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小杨村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是现场观摩点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点赞“小杨模式”,感慨地说:“你们代表了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至少我认为是方向之一。”2019年7月1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视察小杨村家庭农场联盟。2021年5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调研小杨村。

万亩家庭农场

小杨村创新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利用独特区位优势,建设“小杨人家”民宿,将“文、农、旅”三者融合,推进传统农业向休闲产业转变,在乡野之上创造田园意境,以田园牧歌催生“美丽经济”。充分挖掘本地会船、簖蟹、状元、农耕、康养等特色文化资源,着力培育“文化+体育”,打造一站式研学营地;着力培育“医养+康养”,打造田园康养综合体,成立中国溱湖国际康养中心;着力培育“线上+线下”,打造“溱湖蟹村”簖蟹养殖示范区,通过村企共建机制,做强做大“小杨人家”、“溱湖蟹村”两个招牌,开展乡村旅游节,发展“樱花经济”,放大“樱花效应”,做好“蟹”的文章。

樱花大道

小杨人家

整齐连片的家庭农场,小桥流水的江南风韵,“风吹麦浪、民宿栖居”式的大田风光让人们流连忘返。昔日传统农业村庄变成“又好吃、又好玩”的休闲观光乐园,“美丽经济”圆了小杨人的创业致富梦,成为一座田园上的致富“梦工厂”。

田园经济

 

链接:

【创新家庭农场模式  打造田园牧歌村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小杨村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建有20个家庭农场和一个集育秧、烘干、农机库、农民培训为一体的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是桥头万亩示范性家庭农场的核心区。2018年10月份,小杨村的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建立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片3000亩,创意农业示范园800亩,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了全省一流的优质稻米生产示范区。

——摘自人民网,2019年11月22日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