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5-08-21 09:20
- 浏览次数:
前 言
老地图,包括按照中国传统制图方法绘制的古地图和以近现代测绘技术为基础绘制的旧地图,是重要的地方文献资料。它可以反映文字不易表达清楚甚至无法表达的内容,有助于人们对历史文献的阅读、理解,加深对文字内容的印象,所以历来就有“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为政必按图籍,盖图能肖物书籍所不能也,图以明之”一说。
近年来,泰州市城建档案馆深入挖掘本馆及本市其他单位的馆藏老地图,又多次赴镇江、盐城等地采集,辅以在民间征集,收集整理了一批反映历史上泰州地区和城市的老地图,从中遴选了50幅(套),在每幅地图的文字说明中,注明了原图的名称、规格、编制年代、收藏单位等,再从中挑选24幅(套)作原样复制,最终编辑成《泰州老地图集》一书。这些老地图,时间跨度从明、清、民国到上世纪90年代初,既有单独绘制的,也有从历史典籍中选取的;既有区域性舆图,也有城市地图,反映的内容涉及历史沿革、行政区划、水利防洪、城市建设、风景旅游等。这些图大致勾勒出历史上泰州地区城镇发展和城市结构、功能、形态的演变过程。这些老地图后,还附有11幅现代人绘制的历史地图。全书所有老地图还被制作成一张电子光盘,方便读者阅览、使用。
《泰州老地图集》收录了多张泰州重大历史节点上的“第一图”。镇江博物馆馆藏绢本手绘明万历《扬州府图说》中的《泰州图说》,是现存最早的彩绘舆图。表现泰州统辖的陆境和海疆,描绘山岭、河川、海岸等地理环境,以及城镇、卫所、盐场的分布,全图不啻于一幅水墨山水画。清代水利学家冯道立绘制的《淮扬水利全图》,是最直观、形象反映泰州水系与周边水系密切关系的第一图。在东至黄海,西至淮河口与临淮口,南至长江,北至黄河的里下河地区范围内,详细绘制了大小河流、湖荡、闸堤及州县、范公堤、盐场、大运河、上运盐河等。图上书写长篇文字,对旱涝原因进行分析,还提出相应的治水规划和方案。这种图文相辅相成的地图,形式新颖,一读就懂。民国二年(1913)的《泰县城厢图》,是泰州历史上的第一张实测图。一百年前的泰州城市格局跃然图上。城垣、城门、街市、河道、桥梁、衙署、学校、庙宇、教堂等一应俱全;望海楼、文昌阁、文峰塔、泰山、小西湖、芦洲等名胜古迹应有尽有。这幅《泰县城厢图》,是我们了解一百年前泰州城市格局最原始、最直观、最清晰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在《泰州老地图集》中,还收入1949年10月新中国刚成立时的《泰州城厢图》,1955年《泰州县城区现状及规划示意图》,1960年泰州地区大比例尺航测图,这些老地图都弥足珍贵,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今天,泰州要建设成为富泰之州,康泰之州,祥泰之州,需要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泰州老地图》的整理出版,就是服务于城建新提升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老地图是城市历史的缩影,是城市变迁的见证。阅读《泰州老地图》,有如穿越历史时空,与老泰州对话,在方寸间神驰遨游。旧时的泰州是什么模样,管辖哪些地方,城内有哪些街巷等都历历在目,把这些在时空上有内在联系的老地图汇集在一起,可以互参互阅、互证互补,能够唤起乡愁,增添我们对泰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期盼更多的人通过对泰州老地图的分析研究,梳理泰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找到可资今天城市建设借鉴的经验,进而为彰显新泰州的城市品位和独特个性,促进泰州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泰州市城建档案馆将于9月份出版泰州老地图集,为减少文字和史料上的错误,现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征集时间:8月18日至9月1日。联系电话:86882657.联系人:邵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