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爱村
  • 信息来源: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 发布日期:2025-07-03 16:32
  • 浏览次数:

三爱村位于江苏省靖江市马桥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 东临广靖高 速, 232 省道 、 345 国道穿村而过, 区位优越 、 交通便捷 。 全村面积 3.88 平方公里 ,辖 30 个村民小组 ,797 户, 2278 人。

三爱村立足 “ 莓好三爱 ”发展定位, 聚焦党建引领 、 产业培育 、 特色打 造, 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 农民可支配收入 “ 双提升”,获江苏省一村一品 示范村 、 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 、 江苏省卫生村等称号。

自樱花大道步入三爱, 一幅和美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是环境整治效 能的集中体现, 通过序时推进, 实现从乡村景点, 再到农家庭院的 “ 全域改观”。 三爱村整治疏浚二 、 三级河  道 26 条 , 打造 “ 幸福河湖 ”2 条 , 实现河道沿线水清 、 河畅 、 岸绿、 景美的目标; 主入口周边 、 主干道沿 线 打 造 草 莓 墙 绘 1520 平 方 米 , 设置草莓形状道路小品 2 处, 实现  以点连线 、 以线带面; 村民充分利  用自家的房前屋后 、 庭院内外等空  闲地, 进行绿化美化, 更是打造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

在三爱, 历史文化传承也得到 了有效保护 、 传承和利用 。 以村史 馆为载体对现存的箍桶工具 、 扁担 、 独轮车 、 枪支等老物件进行收集与保护, 兼顾原汁原味及开发保护的思路,找准唤醒乡愁记忆与改善居住质量的结合点, 在秉承提高村民生活环境 的宗旨上, 尽量保持原生态和传统乡村格局。

倾力培强草莓产业链条, 草莓种植面积达 2000 余亩, 配备 20 亩草莓种苗  繁育基地 、 3 亩草莓深加工观光工厂 、 10 亩草莓科普馆等, 涵盖全国 90% 以上  的新奇草莓品种, 与盒马生鲜 、 百草味等农业龙头企业长期合作, 2022 年草  莓产业销售额突破 3000 万元 。 为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条, 在马桥镇和三爱村的  共同努力下, 建成占地面积3 亩的草莓深加工观光工厂, 开发了草莓脆 、 草莓  酒 、 草莓酱等深加工产品, 为 20 余名高校毕业生提供管理 、研发等工作岗位, 促进一 、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爱村成立草莓产业协同发展党组织、“红领金帆 ”产业联盟, 与中国农  业银行结对打造 86 普惠金融服务点, 为草莓产业推出 “ 莓保宝 ”“莓好 E 贷 ” “ 兴村富民贷 ”等定制化金融产品, 2022 年完成村域农业授信 1000 余万元, 并  实行 “ 基地+龙头企业+农户 ”等党建联农带农机制, 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 位 160 余个 。 同时抓住草莓种苗繁育 、 草莓深加工 、 草莓科普观光等产业主  线, 明确打造集生态采摘 、 休闲旅游 、 科教活动为一体的草莓文化特色田园乡村。

观大势, 谋全局, 创新路 。 三爱草莓的品牌价值和区域影响正在持续增 强, 自 2018 年起已承办五届 “ 樱缘莓好 ”樱花草莓节, 累计吸引周边游客超 十万人, 带动农产品消费超百万元, 大幅提升了三爱村知名度 、 美誉度, 休 闲农业呈现出新业态 、 新价值, 增值增效空间也在持续拓展, 三爱擘画的振 兴蓝图也将逐步化为现实。

链接 1 :夹阳造

三爱村红色历史文化悠久 , 抗日战争时期 ,在三爱村的夹阳埭有一座隐 蔽的“ 新四军夹阳造枪所”,专门生产打击敌军的步枪 , 时称“ 夹阳造”。村 里的手艺人用手工工具 ,精心钻研制造 ,在当时新四军武器装备紧张的情况 下 , 为靖泰地区军民抗战及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夹阳造 ”三个字也至 今流传于乡间。

链接 2 :祁云林

祁云林祖居位于靖江马桥三爱村 。 清朝乾隆年间 , 有志青年祁云林勤奋 好学 , 考中举人 , 官至杭州县城县令 , 清廉为政 , 工作勤勉 , 洞察民情 ,在 其治理下 , 域内经济繁荣 、 治安稳定 , 其深受民众爱戴 。后因积劳成疾 , 离 任回靖养病 。 因其为官清廉 ,乾隆皇帝将其擢升为三品官 。 为纪念祁云林之 功勋 , 乡民们将其居住埭改名为“ 祁三品埭”,埭头港上的桥则定名为“ 祁三 品桥”,延续至今。

新合村位于新桥镇南部, 东临上九圩港, 西依双龙港, 南濒长江, 北与孝  化村接壤 。 沿江高等级公路穿村而过 , 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 全村面积 569 公  顷 , 耕地面积 2800 亩 , 拥有 2.6 公里长江岸线 , 辖 25 个村民小组 , 1142 户 , 4142 人 。 获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江苏省水美乡村 、 江苏省卫  生村等称号。

江水汤汤, 交通顺畅 。 省级道路穿村而过,“四好农路 ”依港而建, 为新 农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路网条件 。 新合村整村制土地流转, 为农业规模化发 展储备了充足的内部空间 。 特色民居 、 休闲采摘 、 观光垂钓等蓬勃发展, 一 二三产高度融合, 为新兴农业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绿岸听涛, 生机环绕 。 2.6 公里的长江岸线全部生态修复, 江豚在江水中  嬉戏, 白鹭在湿地里徜徉, 再现 “ 芦苇丛生 、 江滩飞鸟 ” 的亲水胜景 。 为全  面贯彻落实 “ 共抓大保护 、 不搞大开发 ”要求, 新合村启动建设 “ 渔忆长江 ”湿地生态公园 , 致力还岸于民 、  还湿于民 、 还绿于民 。 如今 , 湿地生态公园在新合村江边已然成型 ,公园内设有慢行绿廊 、 花田  、 问渠 、 林塘花海 、 水泽绿洲 、 稻 塘鱼影五大功能片区 ,建成长达 9 公里的健身步道“ 网红桥”,一幅   水美 、 景美 、 环境美的生态画卷  在长江边徐徐铺开。

春来江水, 秀美村庄 。 民居依水而建, 沿路房屋外侧全部彩绘, 诗情画意 扑面而来 。 道路硬质化 、 亮化率均达到 100% 。 农村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 公 新河 、 上九圩港 、 合兴港等构建内外循环水系, 村民幸福感稳步提升 。 10公里的环村绿道, 让乡间生活和城市潮流接轨 。 上九圩港被命名为泰州市 “ 十 佳 ”幸福河湖, 公兴河被命名为泰州市“ 五星 ”幸福河湖。

创业潮浓,人勤物丰 。 2022 年, 新合村工业开票销售突破 10 亿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106.8 万元, 农民人均收入超过 3 万元 。 2021 年泰州市首批试点“ 政经分开”, 当年实现股民分红10万元 。 近年来, 新合村依托风景秀丽的岸 线风光 , 主打 “ 江南烟雨江南乡 , 温柔景色温柔水 ” 的渔村乡土韵味 , 探索 “ 三大一小”(大环境 、 大循环 、 大品牌 和小旅游) 的农旅发展路径 , 推出 “ 村 超 ”足球赛事 , 依托 “ 江枫苑 ” 打造农 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东乐渔趣, 西赏河运 , 南享江景 ,北品农情 ” 的文旅版图 逐步呈现。

上善若水 , 水利万物而不争 。 新合  村临江而居 , 母亲河孕育了它的秀美 ,长江水涵养着它的品格 。 村民们说的沙 上话属江淮方言 , 生活习俗具有吴文化与江淮文化交融的飞地特色 。 荡湖船 、 唱凤凰 、 打莲湘等民俗活动, 将村民生活点缀得精彩纷呈。 作为伟大的渡江战役的东线起点  之一 , 新合村传承红色基因 , 赓续 “ 东线第一帆 ”渡江精神 , 形  成了村有村规 、 家有家训的朴实民风。

新合村规划建成田园农耕体验区 休闲垂钓康养区 、 滨江湿地游憩区 和 有 机 稻 米 产 业 基 地 , 形 成  “ 一轴四区三园 ” 产业发展格局 。 新合村还将依托滨江特色田园风光,以乡村振兴为抓手, 围绕绿色  发展理念 ,做优田园乡村特色, 打响垂钓基地品牌, 打造水美人和特色, 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治理, 以文明乡村带来宜居环境 。 未来的新合村将坚持发展生态经济, 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充分依托 2.6 公里的生态岸线, 与研学机构合作利用优质资源, 发展 “ 农旅+ 研学 ”“体验+ 观光 ” 的模式 , 变生态效益为绿色经济 。 将 “ 江水田园   秀美新合 ” 的绿色招牌打造得更加靓丽, 新合村正在成为大家心目中美丽 、宜居的幸福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