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市住建局
- 发布日期:2023-01-10 09:29
- 浏览次数:
蔡庄村位于许庄街道东南部,西临京沪高速入口,两泰官河纵贯全村,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生态良好,由蔡庄、凡青、二青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区总面积3.33平方公里,人口3026人,951户,23个村民小组。获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美丽乡村、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等称号。
蔡庄村始建于明朝初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光阴,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因曾有“郡主”下嫁蔡氏族人,故该庄又名“郡王庄”,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全国名中医蔡淦的故乡。
蔡氏庄园是蔡庄村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孝义文化、粮油文化和红色文化。庄园占地约35亩,设有乡村影院、摄影工作室、书法绘画展、航模展体验馆、老作坊、酒窖、粮仓、新四军粮食供给处、农产品交易中心等,是时代的缩影,也是现代与古代文化的融合。
蔡庄三园(蜜梨园、银杏采叶园、核桃牡丹园)是蔡庄村产业发展的引路石。村庄北侧入口处套种薄壳山核桃和油用牡丹80亩地,重点发展以核桃为特色的油料种植产业;村庄东入口为蜜梨基地,蜜梨园在原有150亩规模基础上,扩增250亩,预计年总产量将达40万斤;村庄南部栽种100亩银杏,与南农大合作拓展银杏茶产业,研制特色茶饮产业。
发展乡村旅游,大量栽种银杏、海棠、女贞、红叶石楠等多品种树木,增设老中心港风光带垂钓中心,开发花船游玩等项目,将秀美乡村绿化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独特的风土人情、丰厚的人文底蕴、特色的产业发展,这个潜藏在港城角落里的小村落,犹如一颗明珠,正慢慢拂去尘埃,显露出光泽。
链接:蔡氏庄园
蔡庄村是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重点保护古村落,是宋朝“四大书法名家”之一的蔡襄后裔居住地,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尤以孝义文化、粮油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甚。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流沙河于2016年来此寻根,并留下了“蔡庄古名郡王庄”的墨宝。
北宋年间,蔡氏祖先蔡襄出任福建路转运使,植树造桥为民造福,在当地留下了无数典故传说。至元朝,蔡氏族人蔡梦祥得到皇帝赏识,皇帝将月幒公主下嫁于他,故该庄又名“郡王庄”。蔡梦祥生性至孝,尤精心侍奉老母,明代朝廷旌表其门为“孝义”,清代再次旌表为 “蔡孝子之门”。明朝初年,蔡氏族人富三公因躲避战乱,带领族人来到两泰官河(原称通泰河)与宣堡港交汇处北侧、孔家桥南侧,创建蔡家庄。“蔡襄爱民”“梦祥孝母”等历史典故,由蔡庄人一代代薪火相传,成为蔡庄村孝义文化的经典教材。
清朝末年,蔡氏族人蔡伯阳始建蔡氏庄园,占地30多亩。蔡伯阳靠经营粮食加工销售成为蔡庄首富。蔡伯阳生平乐善好施,赈灾济贫,尤热心公益,延师兴教,创办学塾,收村中子弟入学,为乡梓培育栋梁之才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从小受先辈孝义文化熏陶的蔡庄村民捐献粮食,支援新四军东进;解放战争苏中战役宣泰战斗中,更是冒着枪林弹雨为解放军前线将士做干粮、送开水、送弹药、抢救伤员。
蔡庄村内至今仍保留有蔡氏庄园古宅50余间,保存着最原始的风貌。该村曾兴办过粮库、油厂、米厂,现仍保留面粉加工厂的机器设备。一砖一瓦,一椽一木,无不凝聚着最质朴的乡间民俗,讲述着最原汁原味的田间民风。通过保护性修复和改造后,庄园打造成观赏、展销、加工、餐饮为一体的体验式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