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东浒 文樟胡官——兴化市周庄镇东浒村
  • 信息来源:市住建局
  • 发布日期:2023-01-10 15:35
  • 浏览次数:

东浒村原名东浒垛,地处兴化市南大门,位于兴化市周庄镇中部,村庄水网纵横,河流众多,故称“九条沟”。2019年与胡官村合并成新的东浒村,现有31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7.58平方公里,户数1126户,人口3268人。获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村、江苏“水美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绿美乡村、泰州市“2022年泰州十大乡村踏青目的地”等称号。

东浒村是里下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1939年春节前,东浒垛人盛坚夫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初期兴化县较早的党员之一,负责里下河地区武装,他在负责武装工作的同时,回东浒垛秘密发展党员,首先在东浒垛成立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从此,这片水乡大地上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到1944年10月,东浒垛党支部有22名党员,是里下河地区党员最多、力量最强的一个党支部。2021年,东浒村有143名党员,成为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强村富民的中坚力量。

 

里下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

 东浒人民依靠融入骨子里的红色基因,让红色土地萌发了无限生机。全村形成了以碳素为特色产业的6家工业企业,初具规模效应。打造的“味稻小镇”优质稻米种植基地成为“鱼米之乡”的新时代标签,6000多亩成片农田流转给国营农垦集团经营,村民自己不用种田每年拿租金,额外还能挣钱。东润罗氏沼虾虾苗繁育基地、日升苗木专业合作社、沃尔发生态农场等特色农业项目先后落户,其中,罗氏沼虾虾苗培育基地年产虾苗5亿尾,年收入1600多万元。近些年,东浒村的经济总产值不断增长,农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连续多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村,成为全镇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

东浒村抓住机遇发展新时代特色乡村,投资新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公共停车场和多功能广场等设施,打通和拓宽村庄通往周边公路的对外通道和村口至村庄中心的通达大道,实施河道疏浚驳岸和村庄道路绿化亮化工程等,环境变得更美、条件变得更好,茶余饭后,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唱唱歌、跳跳舞,散散步,下棋打球,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强。

 

 东浒村一角

元末,张士诚屯兵于此,宴请十三好汉,并按各自姓氏赐名为“官庄”,东浒村胡官庄是张士诚敕封的十三官庄之一。胡官注重保护传统建筑遗存,保持传统村落的架构,古韵生动,街巷自然,四水傍村,绿树掩映,河湖环绕,水天一色,生态得天独厚,数条清澈的小河像银色飘带穿村而过,小河两边青砖黛瓦的建筑,构成一幅淡雅的水乡水墨画。村里的文昌宫福佑一方名闻遐迩,百年香樟树守望村庄,郁郁葱葱华盖天章。胡官人尊崇“昌明儒学”,文脉流长,文昌宫香樟树下先后走出了8位博士、18位硕士,70位人民教师。2020年5月,香樟树下中山大学刘根勤教授担任第一期“香樟讲坛”主讲,谈游子乡愁,话乡村振兴、颂田园乡村的知行合一。

 

 百年香樟树

 

革命火种薪火相传,红色血脉永续流淌。一代代东浒人民把红色遗产作为村庄创新创业的思想瑰宝,努力将东浒村打造成富饶文明美丽的新乡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红色文化作为乡村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正不断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续写新时代乡村发展新篇章。

链接:红色基因激发新活力

“燕子出画梁,数过几家梅花香。碧水绕东浒,追忆当年好儿郎……”每天,东浒村的上空,都要反复回荡着这首歌。歌声悠扬,令人振奋。这首歌的歌名叫《东浒一片好艳阳》,是东浒村的村歌,旨在通过追忆东浒红色历史,讴歌革命先烈,吟唱美丽东浒,表达新时代东浒人“昔日志士愿,如今我担当”的豪情壮志。

——摘自2021年5月21日《泰州日报》

 

链接: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位于东浒村中心位置,2018年底正式建成。纪念馆分四个部分:序厅,展示原东浒垛第一个党支部共产党员挂像;第二展区为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情况介绍;第三展区是东浒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生平简介;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东浒村农村党建工作及新农村建设情况。

——摘自2019年8月30日《泰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